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度和谐青春奖章(学术研究)——周国伟

发布日期:2018-06-10    作者:     来源:     点击:

 

周国伟,男,中共党员,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入学以来,他就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现在已经发现了镍酸镧与锰氧化物异质结中交换偏置现象的取向依赖性与厚度依赖性,并且揭示了界面交换偏置现象的深层耦合机制,为人们研制基于镍酸镧基异质结的自旋阀及磁存储器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此外,他还首次在实验上证明了镍酸镧基异质结中超导现象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异质结中超导现象的本征起源奠定基础。

2017年,他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包括4篇一区,1篇二区,1篇三区,其中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三篇,影响因子为7.504;英国皇家化学会《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期刊一篇,影响因子5.256;斯普林格《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一篇,影响因子2.833;《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一篇,影响因子4.259,累计影响因子达34.86。同时,他还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了7篇SCI论文。

他多次在全国凝聚态物理会议、国际氧化物电子研讨会等会议上就研究成果做报告交流。于2017年度,他还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山西师范大学“学术研究青春奖章”等荣誉,并且主持了一项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

做科研是他研究生生涯的主线,泡实验室是他的一种生活常态,每周他都会保证7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做实验、测试样品、整理数据、阅读文献。在别人看来,他的科研之路走的很顺利,其实不然。如果说他取得了比别人更多的科研成果,那是因为他比别人经历了更多的失败。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总是失败多于成功,唯有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坚持自己的科研信念,执着于自己的科学研究才能厚积薄发,达到科研的高峰。

他刚上博士时,第一次接触复杂氧化物铁酸铋多铁材料,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在导师许小红的指导下他开始了初步的科研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开始独立承担研究课题,当时的他非常兴奋,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一显身手。然而在喜悦和自豪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实验的种种困难。研究中发现这种材料易挥发,会对仪器造成污染,所以需要换材料,更改研究方向。当时的心情非常失落、沮丧又心急。许小红老师激励他“知识像大海一样学不完,如果有兴趣有热爱,加上毅力和勤奋执着,就能距成功更近”。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他继续疯狂地查阅文献,积极和别人讨论交流。一个月后,终于找到心仪的材料——镍酸镧,同时挖掘出了很多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正式开始了博士生涯的学术研究。在一年半的实验过程中,他遵循“设计-实验-文献-讨论-再实验”的周期循环,经历不间断的成功和失败,终于取得了喜人的实验成果。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他认真的绘制每一幅插图,仔细地琢磨怎样写摘要、引言和结论,经过与许小红老师几番讨论、修改后,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2017年1月9日,他的第一篇论文被国际著名杂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正式接收。当时获悉论文被成功录用后他兴奋了一夜,这是对他长期艰苦付出的一种肯定。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刚取得的成果,继续不断地努力创新,对镍酸镧基异质结中目前国际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相关研究成果均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的认可,一年内相继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又发表了五篇论文。

取得这些科研成果,他最想感谢的是他的母校山西师范大学,是母校培养了自己,提供了优质的科研平台。还有许小红老师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时刻鼓舞和激励着他,让他能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面对随时到来的失败,在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科研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上一条:我院“研究生午间论坛”拉开序幕


下一条:2017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成果